6月的盛夏,辽西丘陵上的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化石戈村村民老赵望着这片曾经属于自己的承包荒山,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近日,他将一面印着二十八个大字的锦旗送到阜新中院审监庭钟爱华法官手中,表达对法院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感谢之情。
案情经过:
事情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2000年4月,化石戈村将200亩荒坡发包给赵某,承包期50年。老赵在山上栽下适宜树木,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料了十多年。2017年,村里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把其中111.6亩租给某公司建设光伏电站。光伏板安装后,公司再次施工,移栽的树木未能存活。老赵认为公司超出租赁范围施工,应当对超范围用地和未存活树木进行赔偿。双方协商未果,老赵诉至法院。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一审、二审后均未支持老赵的诉求。2023年,他不服生效判决申请再审。
"表面看是补偿纠纷,实际上要平衡村民个人权益和村集体发展。"承办法官道出关键。光伏板建在半山腰,地势陡峭。再审团队顶着烈日,多次踩着碎石路登山勘察。他们发现光伏板间隙确实无法种植庄稼,施工也确实损毁部分林木,但老赵主张的树木数量与实际存在出入。
调解地点选在了纠纷山头。老赵早早到场,双手紧握放在膝盖上。某公司代表西装革履,表情严肃。钟爱华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是想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三十万,一分不能少。"老赵态度坚决。公司代表强硬回应:"老赵,您这是狮子大开口。我们有专业评估,未超面积占用土地不同意赔偿。"
山头的空气瞬间凝固。钟爱华拿出一个文件袋:"这是我这两天拍的现场照片和整理的资料。赵大叔,您说的落叶松数量与现场情况有出入。"老赵脸色涨红:"我、我..."钟爱华转向公司代表:"光伏板间的空地确实无法耕作,施工也确实损毁了不少林木,这是事实。"她拿出计算器边按边说:"按当地林木补偿标准,加上几年预期收益损失,合理补偿应在四万到五万之间。"公司代表商议后表示:"最多三万五。"老赵低头不语,粗糙的手指绞在一起。钟爱华轻声说:"赵大叔,法律讲证据。您的心情我理解,但咱们也得实际点儿。"
老人抬起头,眼含泪光:"钟法官,我不是贪钱...那些树,我当孩子一样养了十几年,又打了这么多年官司,我心里难受..."现场顿时安静。公司代表清了清嗓子:"赵大叔,我们可以再加五千,四万整。诉讼费我们出。"经过长时间沉默,老赵缓缓点头。
曾经的荒山如今成了"聚宝盆"。老赵拿到补偿款时说:"法官把理儿说透了,我这心气也就顺了,日子还得往前奔。"村干部感慨:"光伏项目是村集体的钱袋子,但村民合法权益更不能含糊。"
锦旗背后,彰显着基层法官的为民情怀。面对土地纠纷这样的难题,法院既守住法律底线,又通过调解化解矛盾,让"阳光司法"真正照进老百姓心坎里。
(来源: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