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案件中,当事人数量多且分居各地,如何打破沟通壁垒、提升执行效率?近日,阜新市海州区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以“一案一群”工作模式为抓手,破解跨区域多主体执行难题获赞,生动诠释了执行工作的高效与温度。

案情回顾
多方涉诉,判决明确责任
2020年初,天津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公司”)与某铁路集团签订阜新某商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约前,依阜新某商城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阜新公司”)要求,天津公司向沈阳公司交纳60万元施工定金,自然人赵某、王某为该定金提供担保;此外,天津公司还与马某签订施工工程保价协议。后因项目停滞、工程款长期拖欠,天津公司将住所地分散于陕西、阜新、沈阳、盘锦等地的某铁路集团、阜新公司、沈阳公司、马某、王某、赵某等6家单位及个人诉至海州区法院。
2024年5月,海州区法院作出判决,判令6被告向天津公司支付建设工程款、原材料损失及工程保证金等共计670万元,6被告按法律规定在各自责任范围内承担给付义务。判决后,某铁路集团与沈阳公司提出上诉,同年11月,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执行过程
“一案一群”打通沟通堵点
2025年3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员吴晓勇仔细梳理审判卷宗后发现,该案不仅标的额大、当事人多,且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复杂,被执行人的义务负担存在明显差异。为避免因地域分散导致沟通滞后,吴晓勇迅速启动“一案一群”工作模式,组建专属微信群,将所有当事人纳入群聊。
在群内,吴晓勇一方面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细致解读6被执行人应承担的法律义务,以及拒不履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逐项列明6被执行人应给付金额明细,清晰标注每笔费用的判项来源、法律依据及计算过程。经过多轮线上沟通核对,各方最终确认无异议,吴晓勇同步告知扣划时间,确保执行流程公开透明。
执行结果
94%执行到位,锦旗致谢显民心
历经不懈努力,执行工作迎来突破。4月21日,吴晓勇成功从某铁路集团账户扣划资金590余万元;随后,通过委托外地法院查询,至7月10日又从承担连带责任的被执行人王某账户分三笔扣划40余万元。至此,该案累计扣划执行款630万余元,执行到位率达94%,款项已全部发放至申请执行人天津公司手中,最大程度兑现了企业胜诉权益。
9月4日,天津公司为表达对海州区法院执行工作的认可与感谢,专程送来“廉洁高效倾力执行两袖清风维护公平”的锦旗,字里行间满含对法院高效执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由衷敬意。(本案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阜新市海州区人民法院)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