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0多元的理赔款当天就到账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家住海州区的于先生至今记得,2025年8月25日,他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新分公司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理赔款时的感动。两个月前,在家喝豆浆的他不慎烫伤右足和右腿,辗转市金盾消防烧伤创伤医院门诊治疗并住院休养,本以为会给家庭增添不小的经济负担,没想到政府统一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发挥了作用,从提交材料到钱款到账,全程不过几个小时。
几乎同一时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镇奇金台村的赵先生也感受到了这份“兜底保障”的温暖。因站立不稳摔倒造成股骨胫骨骨折的他,先在阜新市人民医院就诊,却因脑血栓后遗症及颈动脉闭塞无法手术,家属紧急转院至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才完成手术。出院后,家属整理好理赔材料提交申请,很快便收到了6000元赔付金,恰好填补了异地就医产生的额外开支。
于先生与赵先生的顺利理赔,正是2025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提升残疾人群体保障水平项目实施带来的利好。今年,阜新市为51854名持证残疾人完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投保。保险自6月30日生效以来,正以看得见的实效,为残疾人群体抵御意外风险筑起坚实屏障。这项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根,背后是一套涵盖招标采购、信息统计、政策宣传、理赔服务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精心擘画:从招标到签约的“品质保障线”
“要让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给残疾人提供最可靠的保险保障。”市残联负责人在项目启动会上的话语,为整个工作定下了基调。作为一项涉及数万人的民生工程,保险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策实效,而规范的招标采购则是保障服务品质的第一道关卡。
为确保项目扎实起步,市残联首先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专程赴省内已开展同类工作的城市考察学习。结合考察经验与本地实际,他们会同专业招标代理公司,对投保标准、保障范围、理赔额度等核心内容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详尽的采购需求方案。
2025年初,保险服务招标公告通过政府采购网等官方渠道正式发布,凭借清晰的需求与规范的流程,吸引了6家资质优良、服务网络健全的保险公司参与竞标。为确保评选结果公平公正,市残联组建专业评标委员会,综合考量保险公司资质实力、承保方案、服务承诺及报价等因素。经过多轮评审,最终确定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新中心支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新分公司为承保机构,分别负责不同县区的保障服务——前者承保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邱区、清河门区,后者承保彰武县、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
“中标不是终点,而是责任的开始。”在随后的签约仪式上,市残联与两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严谨的保险合同与服务协议,明确约定了保险责任、保障内容、理赔流程、服务标准及双方权利义务。这份“权责清单”的签订,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合同基础。

精准施策:从数据到投保的“应保尽保网”
“我们村的李大爷去年迁了户口,这次投保能算上吗?”“我家孩子是持证残疾人,信息会不会遗漏?”项目推进初期,不时收到类似的咨询。对于残疾人保障工程而言,精准掌握参保对象信息是“应保尽保”的核心前提,也是最耗费心力的环节。
为破解信息核对难题,市残联牵头建立了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打通了与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的数据壁垒。以全市残疾人证管理系统为基础,进行全面梳理、核实与更新,尤其对户籍迁移、状态变更做到及时掌握与传递,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实现“应保尽保”,最终形成了包含51762名持证残疾人的准确投保名单——所有人员均满足“残疾人证核发时间在2025年1月31日之前”的参保条件。
信息核实完毕后,投保工作进入加速期。6月27日,市财政局按照合同约定,向两家保险公司足额支付投保资金155.286万元;6月30日,所有投保手续全部办结,保险正式生效。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残联还关注到了在本地接受康复服务的非持证残疾儿童,经与保险公司协商,最终为92名非持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了意外保险服务,将保障范围从“持证残疾人”延伸至“需帮扶的残疾群体”。

广接地气:从宣传到培训的“政策直达桥”
“保险能报哪些费用?”“住院了要准备哪些材料?”“行动不便怎么申请理赔?”对于许多残疾人及其家属而言,政府统一投保的意外险是新鲜事物,一系列疑问亟待回应。为让政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市残联指导两家保险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立体化宣传工作。
保险公司首先制作了5.2万册通俗易懂的宣传折页,内页以清晰的形式列出保障范围、理赔流程、所需材料等关键信息,标注了各县区理赔服务点的地址与电话。考虑到视力残疾群体的特殊需求,他们还制作了无障碍动画视频,通过语音讲解与字幕同步的方式,在社区宣传栏、残联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本地媒体等多种渠道循环播放。
线上宣传如火如荼,线下推送同样精准有力。保险公司组建了宣讲队伍,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点对点宣传。针对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宣讲员还提供上门服务,亲手将宣传材料送到家中。此外,发送政策短信4.6万余条。
市残联联合保险公司组织了19场政策解读与理赔流程培训会,覆盖全市所有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骨干及残疾人代表。培训会上,保险公司的理赔专家结合案例,详细讲解报案受理、材料审核、赔款支付等流程,还现场解答了常见问题。培训培养了一批基层“明白人”,能够有效协助残疾人进行咨询和理赔申请。
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让这项民生政策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市残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2025年阜新市持证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告知书》《@阜新市持证残疾人:您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于6月30日生效!》等文章,经乡镇(街道)、村(社区)群众联系群转发,进一步扩大了政策宣传覆盖面。

贴心服务:从报案到赔付的“理赔快车道”
“原本以为理赔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办完了。”于先生的理赔经历,是项目优化理赔服务的真实写照。对于残疾人而言,便捷高效的理赔服务不仅能减轻经济负担,更能带来情感慰藉。为此,市残联与保险公司联手打造了“绿色通道+多元服务”的理赔模式,两家保险公司均设立了专属理赔服务团队和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对残疾人理赔案件优先办理,加快理赔速度。对于先生这类材料齐全的简单案件,实行当日审批完毕、当日到账;对于赵先生这样涉及异地就医的案件,理赔流程也得到了高效推进,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
针对部分残疾人行动不便的情况,项目特别推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赔方式,鼓励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APP软件等途径进行线上报案和资料上传,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收取理赔材料等服务。
为确保理赔服务落到实处,市残联建立了理赔服务跟踪与监督机制,了解理赔进度与服务满意度,对承保公司的服务承诺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理赔服务落到实处,切实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与此同时,项目也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跨部门数据比对到精准投保,从立体化宣传到便捷化理赔,每一个环节的探索与实践,都为今后开展同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下一步,市残联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动态优化理赔服务,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残疾人反馈,适时优化服务内容;二是深化宣传与服务,继续加大政策宣传的深度与广度,持续监督和提升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三是探索长效机制,总结项目经验,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残疾人意外风险保障长效机制。
从一张保单到一份安心,从一项政策到一种温度,阜新市为持证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这项民生工程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的“保护伞”下,拥抱更加安稳、更有尊严的生活。
(来源:阜新发布)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